日前,央视新闻关注了长春市宽城区凯旋街道永盛街社区网格员变身“跑腿侠”“快递员”,接力“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提供精准配送服务。一起来看报道——
“刘佳去帮金质•融城二期1栋的独居老人取药、送药;王玉晓去辖区养老院询问老年人健康情况,是否有特殊需求;全体网格员要及时给新增居家康复人员送去‘暖心包’……”17日一大早,宽城区凯旋街道永盛街社区党委书记隋宇就一边书写工作日志,一边在微信群里给大家派活儿了。
“从目前来看,居民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药品、瓜果蔬菜和生活用品等物资,面对外卖、快递运力下降的情况,永盛街社区组建了由‘三长’、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暖心达’志愿者服务队。每天早上在网格群里接龙,统计群众需求,并将居民门牌号、需要服务的内容和需要送达的时限一一记录在案,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日常事暖心办。”隋宇表示,连日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辖区内8018户、10030名居民,由10多人组成的服务队主动变身“快递员”,形成了从群众需要、耐心沟通到服务上门的全程配送链。


永盛街社区网格员刘佳便是服务队的主力之一。当天早上,领到任务后,她迅速动身前往居民下单买药的敖东大药房。“王阿姨,您买了两瓶酒精、一盒退烧药、两盒治咳嗽的药,对吧?”“对对!太谢谢小佳了。”“那您稍等一会儿,我几分钟就把药给您送过去。”为了能同时与居民及药店工作人员确认药品种类和数量,避免出现遗漏,刘佳全程都将手机设置为免提状态。“我这次给送货上门的是两位独居老人,孩子都在外地,今早老人出现发热症状,孩子在附近药店给下单买好了药,可迟迟没有快递员或跑腿接单,就向我们求助了。”刘佳说,近一周时间里,自己平均每天都要完成近10个送货“订单”。从社区出发,到抵达金质•融城二期1栋王阿姨家,刘佳仅用了15分钟。到了王阿姨家门口,她将药品放在地上,用酒精喷洒消毒后,敲响房门,便默默离开了。“无接触配送,对于双方都是一种保护,我们更要加强自身防护,才能为更多居民提供服务。”刘佳说。
“你好,我现在去取咱家燃气卡,需要充多少个字儿?”永盛街社区网格长耿爽接到的任务,是帮地铁名典C区的一户居家康复人员存燃气费。从上门取卡,到去燃气公司代充值,再到对卡面进行消杀后给送至居民家中,一套流程,耿爽完成得格外顺畅。“我们日常就是这样为不方便出行的居民提供‘跑腿’服务的,居民们还送给我们一个形象的称呼——‘跑腿侠’。”说着,耿爽爽朗地笑了。
在长春,还有许多街道、社区也在充分调动社区网格员、包保干部、公益岗、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积极破解区域配送难题。二道区八里堡街道银竹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刘云姐,孩子奶粉快没了,我在超市下了单,但刚才超市来电话说一直没人接单,你能帮我去取一下吗?”刚送完上一个订单的网格员刘云,手机又响起了“叮叮”的信息提示音。“我现在就去取,把单号和电话发给我。”刘云一边给居民语音留言,一边转头朝超市走去。
“小王,我是你孙姐,上午在咱药店定的几份酒精、口罩、药品,按照我给你的采购单帮姐分好,我马上去取!”17日12时,社区公益岗人员孙秀梅手握多张药品清单,准时出现在药房门口,为居民代采药品。
“老伴儿,快来瞧瞧,有黄瓜、洋葱、土豆、胡萝卜、白菜,还有苹果和香蕉,这满满一大兜儿的东西,都是小王帮咱捎过来了。”拎过沉甸甸的蔬菜水果,家住力旺康城二期的居民王大爷,对网格员王犇磊竖起了大拇指。
生活供应一对一、送医就诊一对一、药品代购一对一,二道区八里堡街道是如何在特殊时期为居民筑起物资采买“绿色通道”的?“我们针对实际困难,打出一套‘聚焦+整合+架桥’的‘组合拳’,即聚焦配送人力缺口,整合辖区资源,搭建商家居民桥梁,把居民生活服务圈半径压缩到200米。针对特殊人群、人员生活物资配送问题,迅速建立12个后勤保障小组,巧用‘三个一对一’工作法,有效缓解了辖区配送压力。”二道区八里堡街道党工委书记桂华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