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7日讯(本网记者 叶伏国) 在宁德市屏南县蜿蜒的山路上,不时有客车平稳地驶向村庄。车上的“乘客”不仅有村民,还有一件件快递件。这是记者在宁德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一直以来,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是农村物流最大的梗阻。“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便成为了“山地特色”的快递进村“良方”。
“客货邮”指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物流资源,让更多居住在乡镇的群众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寄递服务。
近年来,宁德市立足闽东农村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集约高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形式,解决农民群众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三个“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农村运输服务集约化水平。
“我们采取‘城乡公交+小件物流+邮政快递’的客货邮融合共享运营模式,促进了县乡‘一乡一品’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宁德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邵茂产介绍,2024年1-6月份全市配送进村快递数达到978万件,同比增长60.3%,初步构建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促进了农村交通运输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了农产品上行和快递进村之路。
截至目前,宁德全市已累计完成乡镇客货邮融合服务站62个、村级末端服务网点989个,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64条。宁德首批申报省级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的蕉城、屏南、霞浦、周宁、寿宁5个县(区)已100%通过验收,首批申报试点县数量及验收合格数均为全省最多。
“客货邮”的发展,降低了快递企业的运送成本,也增加了客运班线的综合收益,让乡村的土特产能够快速运出去,群众需要的消费品及时运进来,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赢。
在霞浦县,当地把乡镇邮政所打造成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根据群众出行和物流派送需求,不断优化客运线路、增设沿线停靠点,将各快递公司的快件集中于快递枢纽点,并由村村通车辆运输至偏远乡村。
现如今,霞浦县北壁、三沙沿海乡镇黄瓜鱼、海带、紫菜、生蚝等海产品平均寄递费从原来的每件13元,下降至每件8元;水门、柏洋山区乡镇茶叶、葡萄等农产品平均寄递费从原来的每件15元,下降至每件10元。
不仅仅于山区,在偏远的霞浦县海岛乡,当地还开辟出一条“海上邮路”,用客运班船代运快件,此举让海岛村民实现一天两次,准时在海岛乡客货邮站点接收快递。
快递下乡“坐班车”,农货出村“搭便车”。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率,促进“客货邮”融合更好地发展,宁德依托既有场站,完善网络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客运站、村邮站等资源,按照“多站合一、一点多能”的原则进行改造提升。
于此同时,先后印发《关于建立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和《宁德市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出台客货邮融合发展奖补政策,对通过省级验收的试点县一次性奖励20万元,用于打造县级客货同网、统仓共配的综合性分拨中心,拓展乡镇客货邮融合站功能,设置村级综合服务点,提高站点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
“将进一步完善通村畅乡的运输服务网络,让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邵茂产表示,下阶段,宁德市将加强资源统筹利用,重点推进古田、福安、柘荣、福鼎等4个县(市)创建省级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年底前实现全市100%行政村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计划新增50个以上乡镇客货邮融合站,新开通50条以上客货邮融合线路,布设350个以上村级物流节点。实现农村客运班次、线路、邮政快递运单等关键数据在县级层面汇集,着力缩小城乡物流快递服务差距,进一步助力农特产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