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网 - 快递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海外资讯 | 快递常识 | 人物专访 | 时事要览 | 行业资讯 | 学术研究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人物专访 > 这些快递人,凭什么拿下特别大奖?
T.biz | 商业搜索

这些快递人,凭什么拿下特别大奖?

信息来源:eoroo.com   时间: 2021-05-03  浏览次数:5

  

  练就干事创业真本领,奏响劳模精神最强音。

  

  ■?来源:中国邮政快递报

  ■??关键词:快递,表彰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弘扬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小蜜蜂”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锤炼过硬本领,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邮政强国建设。他们就是全国邮政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朴实无华却又汇聚正能量的身边人代表。

  幸福就是把奉献融入岗位

  无锡韵达城市经理王立正

  从安徽滁州到江苏无锡,从村委会主任到快递网点管理者,无锡韵达城市经理王立正十八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着“走出来”的初心——让村民富起来、让凤龙村富起来。他干一行爱一行,步履不停地坚持着属于自己的节奏,走出了自己从村干部到“打工人”的工作、生活之道——以苦为乐,把奉献融入岗位,收获幸福。

  “我从农村来,比较能吃苦。”1992年7月之前,王立正担任过安徽省凤阳县官塘镇凤龙村团支部书记、凤龙村村委会主任,他关心民生、走访基层、探望民众、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致力于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2002年5月,王立正离开安徽凤阳县官塘镇农村,前往江苏无锡寻找发展机遇,恰逢快递业发展的黄金期。为了探寻致富之路,王立正带领同村的小伙子们加入了韵达,成为快递大军中的一员。

  入职初期,王立正的队伍很小,仅有十几个人、两辆破旧的摩托车,揽派兼顾、夜以继日。缺人手,客服、业务员、管理员齐上阵;缺车辆,自行车、公交车、三轮车能用的交通工具都派上用场;没场地,半夜马路边借着路灯的光亮奋力分拣。2008年春节前,无锡持续降雪,路面覆盖了厚厚的积雪,城郊、农村许多地方货车开不进,送件成了难题。身为“带头人”的王立正咬着牙,大手一挥带着所有人下到一线,将装满快件的编织袋扛上肩,步行在湿滑的雪地上,挨家挨户敲门送件。回忆起当时的经历,“用拼命来形容不过分。”王立正感慨道。

  如果说一开始的考验更多是来自劳动力缺乏,那么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来自管理、经营手段及理念的考验则变得更加深刻,更具挑战。

  大环境的改变促使快递企业加速走上数据化管理的道路。对于加盟网点而言,数据化转变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然而,保障网络正常运营、维护末端稳定刻不容缓。王立正迎难而上,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反复摸索,找出最佳解决方案。他竭尽所能调动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安抚困难网点,在资金支持、人员输入、车辆储备等各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撑,带领各个加盟网点平稳有序发展。

  不记得有多少个工作日,王立正不分昼夜地“泡”在网点和分拨中心,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他觉得作为管理者,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做,这样才能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热情,激活加盟网点人员的热情。人心齐,泰山移,再难解决的问题也自然会被克服。

  经过多年发展,无锡韵达从仅有十几个人、几辆车、日均出件量200票的规模,发展为如今无锡地区家喻户晓、“通达系”中市场占有率第一,拥有百余辆货车、千余名业务员、上万平方米仓库、日均出件量20万票的规模。

  在恪尽职守、做好管理的同时,王立正对员工们的关怀无处不在。他主动关心员工的生活,对经济困难的家庭给予多方面的关怀和帮助。家庭关系、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租房购房,不论大事小事,只要能给员工帮得上忙的,他都积极奔走、尽力协调。久而久之,王立正也成了圈里名副其实的“大家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王”。

  “我们很喜欢老王,跟他一起工作,能感受到他身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一股劲。他就像亲人一般,我们不爱称呼他经理、领导,都习惯叫他王叔、王爸爸。”提起老王,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言语间有毫不掩饰的感激和钦佩。

  随着新人不断加入,在网点和分拨中心,满是20出头的青涩面孔。新人入行,一切从头学起。因此,重视“传帮带”成为王立正责无旁贷的又一职责。多年来,王立正带出的徒弟已有许多,最早的那一批早已能独当一面,如今徒弟又开始带徒弟。除了教授方法和技巧,王立正认为自身的示范很重要,“要成为一个榜样、一个模范,如何带好,得靠你处处去引领”。

  “我觉得在业务之外,一个人还应该有所担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在王立正的带领下,无锡韵达连续多年被无锡市邮政管理局评为“守信用先进单位”,王立正本人也多次被无锡市快递协会评为“优秀个人”。面对荣誉,王立正自豪之余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谈到未来,“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鞭策自己,鼓励他人,带领更多的从业者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守护美好生活。”王立正说。(通讯员 郑彤 记者 曹丹)

  “终端单王”变身义剪达人

  京东物流佛山鄱阳营业部快递员谭自洲

  剪刀、推子、吹风机……随身携带的简单装备在一双巧手下能为大家义务打造出各式各样令人满意的发型。不过,这双手的主人并非美发界的“Tony老师”,而是被《人民日报》赞誉为“最会剪发的快递小哥”的京东物流佛山鄱阳营业部快递员谭自洲。

  京东华南“终端单王”、京东华南配送部“铜牌导师奖”、优秀配送员……从退伍军人到“终端单王”,从快递小哥到义剪达人,谭自洲充满正能量的青春故事向人们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走进军营的那一年,谭自洲18岁,成为一名空军警卫员。从广东云浮到甘肃酒泉,5年的军旅生涯中,谭自洲在任何岗位都不曾松懈,其间因表现优秀,脱颖而出晋升为班长。退伍后,谭自洲回到老家广东,并在朋友的介绍下,进入京东佛山鄱阳站点,从此开启了快递小哥的职业生涯。

  灵活地挥动巴枪,速度快得令人眼花缭乱;熟练地分拣包裹,娴熟得仿佛信手拈来。“当了5年的快递员,积攒了不少经验和窍门,这些都可以让我更快地将快件送达。” 看似腼腆的谭自洲,浑身散发着军人的坚毅。

  说起这几年从事的快递配送工作,谭自洲坦言最初还是适应了一段时间。“快递员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当兵时有点像,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兑现‘使命必达’的承诺,更要有‘战斗’的精神。”谭自洲说,特别是每年旺季大促时,高峰期每人每天要派送的快件多达上百件,为了让客户都能尽快收到快件,一线派送人员都很拼。在迅速适应工作节奏后,谭自洲凭借自身能力,在2017年、2018年拿下大促期间的“单王”,当月的收入更是超过1.5万元。

  电器类快件送上门,帮客户安装,离开还会顺便带走垃圾;为方便客户取件,用2年时间迅速建立起16家便民点,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商业基础,谭自洲兢兢业业工作的背后,是客户把他当成朋友的信任,而这份信任还得益于他除了配送之外的一项手艺——理发。

  “谁来都免费,想要什么造型都可以。”“顾客”们有时还会拿出手机相册里各式各样的发型让他照着剪,谭自洲都乐呵呵地“接单”。剪得多了,心得也多了,“有个小女孩特别喜欢我剪头发,每次我一去附近收派件,不管头发长不长,都要让我给她修一修刘海,特别可爱。”谭自洲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谭自洲在劳动强度比平时翻倍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为不方便出门的居民们提供义剪,解决了居民们理发不便的问题。

  事实上,谭自洲义剪12年前在部队时便开始了。“我16岁参加工作,在技校学了理发的手艺。入伍后在部队里,我就经常给战友们义务理发。一个月一次的剪发时间,我有时候一次可以理一个连队的。”谭自洲回忆道。退伍后,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理发的手艺和坚持义剪回报社会的决心。

  如今,每隔半个月左右,谭自洲就会骑上自己的小电车,趁着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到平时派件的小区免费给那里的居民们理发。“有时候一直要忙到深夜,但是能为大家做些事情我很开心。”谭自洲说。

  5年的时间里,谭自洲给居民剪发已超过1000人次,他坦言每次看到大家露出的笑容,就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义剪让他和片区的居民走得越来越近。如今,给大家剪发之时,谭自洲会时不时收到居民们包装好、需要寄出的包裹,他会顺手将这些包裹码放在三轮车里。义剪结束后,一并拉回营业部,确保及时发出。

  谭自洲的公益行动不止剪发一项。他还是佛山市义工团队的一员,他和京东物流佛山鄱阳营业部的同事会经常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们剪指甲、洗脚、修轮椅;在元宵节、端午节去孤儿院,带上汤圆、粽子、糖果,孩子们看到他们都会开心地跳起来。

  他也遇到过不少让人心酸的瞬间,一次给一位老人剪完头发后,老人拉着他的手要求合影,嘴里嘟囔着,“就算我走了,也要把这个合照带走。”这句话深深触动着谭自洲。“在部队我是班长,想的是如何带好兵,如今,我想的则是如何在站点中带出更多优秀的员工。”谭自洲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什么岗位,都该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服务和温暖送达人们的心中,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谭自洲正在向着成为新时代榜样的路上不断前进。(记者 曹丹)

  一颗赤热心不负“铁人”名

  南昌圆通红角洲分公司负责人胡铁桥

  “能干又实干,像钢铁般坚硬踏实!”这是认识胡铁桥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胡铁桥,圆通南昌红角洲分公司负责人,2008年进入邮政快递业,至今已有12个年头。“干任何工作都不要怕吃苦,吃的苦多了,人生的路才会顺畅。”在胡铁桥的热血青春里,他用脚步丈量着走过的每一寸土地。

  胡铁桥入行的初衷格外简单:看多了寒来暑往,学生们收寄行李的种种不便,便萌生了上门为学生服务,解决他们的搬运和排队烦恼。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万事开头难,但这并不影响胡铁桥说干就干的“任性”。“2008年,我加盟圆通后,开始承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红角洲大学城几所高校的快递业务,并从一开始就坚持门到门服务。当时一天收件几乎为零,派件量也就只有40来件,入不敷出。因业务量小,当时很多快递都不愿意配送到学校。”胡铁桥回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3年的努力,胡铁桥负责片区的快递业务量逐渐增长至日均派件1500件,发件200件,他还开设了3个直营门店和4个代办点,在红角洲大学城区域一跃成为市占率第一。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胡铁桥决定扩大业务做区域承包,2013年开始,他承包了整个红角洲片区。“当时红角洲属于新开发的城区,小区基本是新楼盘,很多楼栋都没有标注栋号,一些道路也没有名字。” 胡铁桥说,为了摸清区域内各小区的具体楼栋、门牌位置,他跑遍了所有小区、所有楼栋和每个单元,通过手画地图的形式,把每个小区的楼栋和单元号画下来。他会带领着每名新入职的快递员去取派快件,并把自己画好的地图给新人做指引。

  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让胡铁桥的生意日渐红火,赢得了不少“铁粉”。

  在胡铁桥的心中,快递人不该只想着送快递那么简单,还应该通过自己从事的工作,积极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2012年,胡铁桥恰逢事业瓶颈期。四川雅安地震时,他毅然投身抗震救灾,其间他为所有学生客户免费寄递救灾物资助力抗震救灾。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主动通过网络捐款,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助力防疫抗疫。在当地政府宣布快递可以有序恢复经营之后,他第一时间提交复工申请书,成为南昌市第一批恢复生产的县区级快递企业,为老百姓递送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

  “疫情期间客户寄递的大多是消毒水、口罩和一些生活日用品,作为快递人,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解决客户的急难愁盼。”为了配合阻断疫情传播,胡铁桥更是带头号召公司所有员工住在公司近2个月,其间没回过一次家。

  在日常工作中,胡铁桥也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劳动者最纯真、最朴实、最真诚的善良品质。“只要客户有需求,自己能办到的就不会推辞,尽力满足。”胡铁桥说到做到,只要客户打招呼要急用,哪怕是顶风冒雨他都可以将原本应第二天送达的小冰箱,在深夜为客户搬至没有电梯的7楼;有时送件时,胡铁桥发现独居老人生病在家无人照看,便购药送上家门。他说,这就是他的幸福,一种能在工作中时刻帮到别人的幸福!

  胡铁桥认为做一个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对社会有用的人,除了凭借一腔热血,更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钻研。正因一直保持着这份韧劲,胡铁桥在参加的每一项行业竞赛中,都能收获满满:全国邮政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最美快递员……“荣誉都是身外物,学习是为了打开视野,不做坐井观天的井底蛙!”胡铁桥说。

  “我的文化水平有限,也没什么特长,要感谢这个时代,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时代!让一切辛勤的劳动和付出都能有所收获!”胡铁桥踏实勤劳地出发,刻苦勤奋地前进,以赤诚之心写就奋进人生。(记者 曹丹 通讯员 程梦丹)

  乘风破浪的女子排头兵

  沧州邮政分公司黄河西路女子投递班

  “先进集体的荣誉对我来说,是先有集体才有先进。团结一致,有着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才能称之为集体,而为了实现这个愿景和目标不懈努力的集体才有可能先进。”这是沧州邮政分公司黄河西路女子投递班班长张艳军对“先进集体”这个荣誉的理解。

  黄河西路女子投递班成立于2010年,成立之初有18名投递员,当时全部为女性。如今,全班日均行程385公里,年均投递报刊60多万份,服务人口8万余人,成为整个发行投递局出班最早、差错最少、服务最好的班组。

  每天早上7时30分,沧州分公司黄河西路女子投递班的全体成员在班长张艳军的带领下开晨会,传达分公司的通知和工作要求,并对投递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查漏补缺。晨会成为投递班贯彻制度、交流经验、沟通信息的重要平台。

  在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后,投递班逐渐确立了“集思广益、科学规范、合理运作”的班组管理理念,严格执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素养、安全”的“6S”管理规范,并且在内部实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评先推荐挂钩,提高了大家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过硬的服务是班组获得成功的又一保障。投递班成员刘丽娜负责的是朝阳北区的投递工作,这个区域内的邮政客户大部分是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刘丽娜在投递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用户对单位统一订阅的方式表示不满,无法选择感兴趣的报刊,不仅会造成报刊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用户支持投递工作的积极性。于是,刘丽娜带着宣传资料和部分样刊来到了一位老干部家中。“阿姨,只要您写出想订的报刊,我负责去找您的单位报账。”就这样,经反复协商,刘丽娜帮助老人订到了心仪的报纸。

  凭借勤劳与服务,女子投递班一路斩获多项荣誉:沧州市“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邮政系统“金牌投递站”,河北省邮政系统“双十佳投递班组”。

  “做一辈子邮政人,真是不容易。”张艳军不禁感慨,对投递班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用户的不理解与不配合。投递工作有严格的时限和纪律要求,投递员的工作处于最末端,很可能遇到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客户不满使投递工作陷入僵局。

  最难投递的就是法院专利纠纷案件这类信件,张艳军回忆起一些投递场景依然感觉委屈:有一次在投递法院专利时,确认身份时客户承认是本人,一听是法院专利,脸色一下子就沉下来,翻脸不认人,说“你找错人了!我不认识!”客户的拒收使投递工作陷入两难。有些客户很难合作,“我马上就来,你等着”“催什么催,这就到”“你先走吧,我还有事”……投递员等了20多分钟仍无果,还延误了其他邮件的派送。

  在新冠疫情期间,投递工作的困难程度更是难上加难。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各小区门禁森严,投递部成员主动与小区门卫及客户沟通,选择方便客户的投递方式,虽然增加了工作量和投递时间,但她们没有一天停邮,以优质服务获得了社区认可。张艳军每天回到家,进门前都要脱下工作服消毒后再进门,以免把病毒带回家。她们不是无所畏惧的勇士,但却选择了勇往直前。

  黄河西路女子投递班成员的平均年龄是36岁,她们大多已为人妻为人母。

  投递员工作性质特殊,忙的时候可能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忙的时候平时投递里程也很长,下班时间不确定。工作与家庭,只能牺牲一个。“家里孩子大一点的就提前锻炼每天自己上下学,孩子小的就托付给家人照看;有的是刚生完孩子不久就出来投递,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照看;家里老人需要照顾的就放下自己那份责任,托付给兄弟姐妹,没有兄弟姐妹的就雇保姆照顾。”这就是女子投递班一贯的工作作风。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女子投递班成员的丈夫们很多都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回家做饭、照看子女。张艳军的丈夫偶尔也会吃起工作的“醋”,“你这升职当班长了,咋更是天天不着家了。”嘴上虽这么说,但他却对张艳军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妻子好好工作,不为家里分心。”(实习记者 祁倩倩)

  扎根于这个行业,深爱到无法离开

  百世快递锦州转运中心经理王洪秋

  王洪秋是百世快递锦州转运中心经理,长期驻守在快递一线,从5年前的基层主管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运营经理。回忆起工作中的难忘时刻,“最无法忘记的还是2018年双11旺季期间”,王洪秋说,当时的锦州转运中心遇到了最为严峻的考验。

  由于多年磨损,快递进出港区的设备即将处于报废节点,而即将搬迁的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基础设施搭建。就这样,在新设施未启用、老旧设备严重影响操作的条件下,加之双11旺季的来临,王洪秋带着所有员工渡过了最煎熬的一段时间。

  180天,每天30公里,王洪秋在新老场地之间不断往返,大到流水线布局,小到运营物资采购,他全部亲力亲为,“特殊的时间段,尤其要确保双11高峰期的万无一失。”通过调整班次时间、双班合班等方式,且注重新场地的车间布局,将人力最大化、效率最大化和安全最大化发挥到极致。即使在当时严峻的条件下,王洪秋仍然带领所有员工为快递包裹做到了保驾护航,连续三个月被总部评为“分拨王”称号,可以说,在百世快递所有一级转运中心中独领风骚。

  今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百世快递锦州转运中心成为当地最早开业运营的企业,“本以为不会有什么货量,但实际恰恰相反。”据王洪秋介绍,由于当地生产湿巾、食品和猫粮狗粮等企业较多,即使在疫情影响下,快递包裹远超乎想象。然而,当时没人又没车,“东拼西凑,几乎把分公司所有能来的员工都集结到一线场地来了。”就这样,每一个难关,王洪秋似乎都有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扛下并圆满渡过。

  近年来,随着快递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转运中心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多年从事运营管理工作的王洪秋,亲身经历并见证,“最明显的当然是质量和效率,传统人工时代几乎一去不复返。”王洪秋认为,自动化的投入仍然是快递行业非常关键的一环,并对路由规划等相关联的每一环产生影响,而这些对运营管理工作者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自动化在进步,包裹量更如泉涌般爆发。尤其在旺季期间,如何保障转运中心高负荷的运转,王洪秋结合经验总结出一句话,就是“保证快件的进出和转运中心操作质量的稳定。”而这背后则涉及更多的投入、精力、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如果一点困难也没有,那要我们管理者还有什么意义。”王洪秋称,管理的存在意义,就是要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既定的任务。“平日里培养并形成好的习惯,当高峰或困难出现时,就不觉得困难了。”

  今年,是王洪秋进入物流行业的第13年,他称“自己早已扎根于这个行业并深爱到无法离开。”或许,正是因为热爱,才能全力以赴,扎实于点点滴滴,行业劳动模范更是实至名归。(通讯员 王梦琳)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快递网证实,仅供您参考